上海市足球协会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新举措
原标题:上海市足球协会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新举措
导读:
在中国足球发展的版图中,上海市足球协会(以下简称“上海足协”)始终扮演着先锋角色。自1957年成立以来,上海足协不仅承载着推动本地足球运动普及与提高的使命,更通过创新机制、深化...
在中国足球发展的版图中,上海市足球协会(以下简称“上海足协”)始终扮演着先锋角色。自1957年成立以来,上海足协不仅承载着推动本地足球运动普及与提高的使命,更通过创新机制、深化体教融合、拓展国际视野,成为全国足球改革的标杆。从青少年精英培养到职业联赛管理,从社会责任践行到长三角区域协同,上海足协以系统化布局和专业化运营,为申城足球注入蓬勃活力,也为中国足球的振兴提供了“上海方案”。
立足青训根基: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
上海足协将青少年足球视为足球强市建设的核心工程。2025年初,上海足协在苏州市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举办青少年足球交流研讨活动,集结市、区两级体育教育部门、精英培训基地负责人及国际专家,共同探讨青训体系优化路径。会上明确提出“长期主义”培养理念,强调通过完善“选材-培养-输送”全链条追踪机制,打造科学化、规范化的青训管理模式。日本青训专家加藤龙二受邀分享经验,其提出的“启发式训练”和“球员自主思考能力培养”理念,被纳入上海青训课程设计。
为落实这一蓝图,上海足协建立了覆盖全年龄段的竞赛体系。2025年全新升级的“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”(原俱乐部联赛)设立精英组、提高组和普及组,涵盖U8至U17男女共9个年龄段,全年吸引158支队伍参与815场角逐。通过《长三角青少年足球合作备忘录》的签署,上海与苏浙皖三省形成季度分站赛机制,以高水平交锋促进区域人才互补。上海足协还联合上海体育大学试点“体校与普通本科‘3+4’足球贯通培养”项目,为青少年球员提供升学与职业发展的双通道。
赋能职业足球:打造国际化赛事品牌
在职业足球领域,上海足协通过赛事创新与资源整合,推动本土俱乐部与国际接轨。2025赛季,上海共有6支球队(含3支业余俱乐部)晋级中国足协杯正赛,延续了“职业与业余并进”的传统优势。职业联赛层面,上海海港与申花连续两年包揽中超、足协杯冠军,其成功背后离不开上海足协在青训输送、赛事保障及政策引导上的支持。
国际赛事布局是上海足协的另一大亮点。2025年7月即将举办的“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”,汇聚曼城、切尔西、弗卢米嫩塞等7支国际豪门U16梯队与上海本土队伍同场竞技,通过“小组单循环+交叉淘汰”的20场高强度对决,为年轻球员提供职业级舞台。赛事期间配套的“申城探索计划”更具创意——球员们将观摩中超联赛、参与社区足球日、夜游浦江,实现竞技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。这种“体育+文旅”的模式,不仅提升赛事影响力,也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注入国际化元素。
践行社会责任:从公益援助到区域协同
上海足协始终将足球的社会价值置于重要位置。主席柳海光亲自带队赴云南兰坪开展帮扶支教,通过捐赠器材、分享职业经历,激励偏远地区青少年。在援疆行动中,上海竞达俱乐部连续7年赴喀什叶城,开展青训指导、赛事组织及教练培训,其中受援学生扎米丁·沙拉依丁从受益者成长为教练的案例,成为足球扶贫的生动缩影。
公益项目方面,上海足协积极承办亚足联-中国足协“梦想中国”社会责任活动,向农民工子弟和特奥群体捐赠装备,并组织职业球员互动。申花名宿毛剑卿等参与设计的趣味嘉年华,让弱势群体感受足球的快乐。上海足协还联合红十字会开展急救培训,将足球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结合推向基层。
创新管理机制:政社协同与数字化升级
上海足协的管理创新体现在“政社分开”与科技赋能两方面。作为全国首批“两块牌子、一套班子”的试点,上海足协与上海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形成高效协同,既承接职能,又保持社团活力。2025年执委会调整中,增补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及企业代表,进一步优化决策结构。在会员管理上,上海足协开发线上注册平台,实现从职业俱乐部到业余组织的全类别数字化管理,并通过《上海市足球培训机构设置标准》等文件,规范青训机构资质审核。
赛事运营的科技化同样值得称道。2024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期间,上海足协引入运动表现分析系统,通过数据追踪球员训练、比赛及选拔全过程。同年举办的“赛事安全官培训班”则联合同济大学,培养120余名专业人才,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安保体系。这些举措彰显了上海足协以技术驱动行业升级的前瞻性。
从黄浦江畔到太湖之滨,从社区草根到国际舞台,上海市足球协会正以系统化的改革实践,书写着中国足球的“上海答卷”。在柳海光等足球人的引领下,这座城市的足球梦想,既扎根于青训土壤的深耕,也绽放于职业赛场的辉煌,更融汇于社会责任的担当。未来,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加速,上海足协有望继续以创新与包容的姿态,为中国足球探索更多可能性。